翻页   夜间
快小说网 > 长生: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 > 第21章 风云人物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小说网] https://www.kuaixs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众大佬面面相觑,脸色都不太好看,他们现在被架起来了,同意的话利益受损,不同意……没办法不同意。

    在这种局势下,谁也不敢逆势而为,一个弄不好,必会被踢出局。

    下面的人,眼馋他们位置不是一天两天了。

    朱祁镇望向众大佬,“众卿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“皇上英明!”王骥第一个响应。

    他刚受小皇帝恩典,自然要投桃报李,给其面子,且他之前只是侍郎,虽也保举了一些,但和这些个尚书相比,远远不如。

    废除保举制,对他的影响并不大。

    郭?紧随其后,“皇上英明!”

    大势无可挽回,其他人也只得顺势而行,高呼:皇上英明。

    朱祁镇起身道:“即日起,废除保举制,朝廷任免、升迁官员,由吏部考核、拟定人选。”

    “皇上圣明呐!”郭?差点喜极而泣。

    吏部之所以能成为六部之首,就是因为吏部掌握着人事权,但自从保举制施行之后,吏部的权柄就大幅度缩水。

    连带着他这个吏部天官,也变得有名无实,不得不向杨士奇靠拢。

    如今朝廷恢复铨选,吏部成了最大的受益者,他这个吏部尚书如何不喜。

    其余几部尚书、侍郎,内阁、都御史等人,无奈附和:“皇上圣明。”

    在于谦、杨溥看来无比棘手的弊政,就这么被废除了。

    之所以这么容易促成,一是因为朝廷不追责,二是此举巩固了绝大数人的利益,除了顶级大佬,其他人都是受益的一方。

    这些大佬被下面人硬推着,不得不顺应潮流,否则必被踩在脚下。

    朱祁镇心中欢喜:果然,一切又如李先生所料,按这个局势发展,不用十年,朕之权柄必定比肩当初的父皇,甚至有所超越!

    ~

    早朝散后。

    李青不可避免的成了风云人物,口碑也成两极分化,有人骂他以邀直名,也有人对他心存好感,毕竟李青这一番操作,极大程度上巩固了他们的权力。

    不过,终究是骂他的人更多。

    因为他在朝堂的发言,造成了太多的人失业。

    一时间,李青成了京师名人,甚至连贩马走卒都知道了这么一号人物。

    而李青这个七品的都给事中,也正式走进了朝堂众大佬的视野。

    有人看出他潜力不凡,前来巴结,也有人眼红他,恶意中伤,李青一下子处于政治权利中心,光是应付就让他精疲力竭。

    李青最烦这些个人情世故,于是干脆大门一锁,谁也不见。

    爱咋咋地,我不出门,你又能如何?

    事前,李青就想到了会有这么个结果,特意换了个质量上乘的大门,还临时加高了小院院墙。

    眼见巴结无望,许多人粉转黑,开始拿李青靠着保举做官说事。

    朱祁镇哪肯放李青离开,弹劾李青的奏疏一律留中不发,反而在裁员的事情上精力旺盛。

    不到半个月,就有七百余名官吏被迫致仕还乡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他将废除保举的裁员诏书,下发到大明各地,让所有人都内卷起来。

    保举制度不过五年时间,还未达到根深蒂固的地步,诏书一经下放,地方上的‘小朝堂立即乱了起来。

    地方和京师除了官职、人员不同,其本质都是一样的,结果自然可想而知。

    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,科举至上的时代,保举做官处于鄙视链的底端。

    他们虽有钱有势,但在朝廷颁发诏书,正统官员拥护的情况下,也只能灰溜溜地卷铺盖走人。

    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持续了大半年,直到正统六年秋,才正式结束。

    这次大裁员,被裁撤的官吏总计,高达三万七千余人。

    不仅节省了朝廷的财政支出,也极大限度地遏制了官员野蛮生长。

    起初,几乎每天都有人弹劾李青,但面对朱祁镇的留中不发,和李青厚脸皮,让那些恨他的人毫无办法。

    随着时间的推移,渐渐地,也没人再找李青不痛快了,开始投入新一轮的势力角逐。

    保举制废除后,吏部水涨船高,其余几部附庸,都察院也再次改换门庭。

    六部恢复昔日荣光,内阁则成了行事部门,其权势、影响力,较之三杨秉政时,一落千丈。

    朝局终于回到了一个相对健康的状态,不过,和太祖、太宗,仁宣时期还相差甚远。

    小皇帝远做不到令行禁止。

    …

    这天,李青摸完鱼回家,正准备起锅烧油,门却被敲响了。

    “谁啊?”

    李青解下围裙,来到院前开门,待看清来人,不禁一愣。

    “王公公?”

    对于王振,李青并没有欲除之而后快的心理,但也没什么好感。

    “有事?”

    “也没什么大事儿。”王振笑道,“咱家闲着无聊,转着转着就来了连家屯儿,想到李先生在这儿住,便想来拜访一番,冒昧了。”

    王振读过书,人品不怎么样,但说话还算好听,和普通太监相比,他倒更像文官集团出身的人。

    毕竟是落地秀才,文化素养这方面还是可以的。

    李青淡淡道:“王公公既然没事儿,可以再去四处转转,我还有事儿,失陪。”

    “先生且慢。”王振连忙抵住门,讪笑道,“咱家来找先生,还是有些事的。”

    李青扬了扬下巴,“直说吧。”

    王振有些恼火,怎么说他也是司礼监掌印太监,竟被李青如此冷落,但想到此行目的,不得不压下心中不快。

    “太后要见李先生。”

    “太后?”李青眉头微皱,“太后见我什么事?”

    王振笑了笑,“这个咱家就不知道了,还请李先生随咱家进宫,莫要让太后久等才是。”

    皇太后召见,李青不好拒绝,“那走吧。”

    ~

    中殿。

    李青再见孙氏,四十多岁的年纪由于生活优渥,保养得宜,看着也就三十五六岁的样子。

    称得上风韵犹存。

    “李卿家来啦。”孙太后和颜悦色,“这次朝廷废除保举,节省了大量财政支出,李卿家功不可没。”

    “太后谬赞了,废除保举制是皇上的英明之举,微臣只是提了个意见而已。”李青嘴上说着套话,心中却在想这娘们儿打的什么主意。

    孙太后笑着说:“功就是功,李卿家何须妄自菲薄,不必拘礼,坐吧,贞儿上茶。”

    李青坐下,接过宫女递上来的茶,问:“不知太后召见,所为何事?”

    “倒也没什么大事,”孙太后温和道,“皇上年幼,正需要李卿家这样的臣子,这次废除保举,李卿家树敌不少,本宫又岂会让李卿家受到攻讦?”

    王振接言道:“皇上正处于偏听偏信的年纪,若非太后劝阻,李先生这个官儿怕是早就做不下去了,李先生还要多感谢太后才是。”

    我感谢她?

    李青莫名其妙,心道:“这娘们儿不像好人呐,看她这架势,似有插手国政的意味。”

    “原来如此。”李青做恍然大悟状,拱手道,“多谢太后。”

    “李卿家哪里话。”孙氏微微摆手,“都是为了大明,这是本宫职责所内。”

    李青无语:你职责所内?你有什么职责?好好享受你的荣华富贵也就是了,手伸得太长,可不是什么好事。

    只听孙氏继续道,“听说李卿家家里连个下人都没有,吃饭都要自己做,这可不行,李卿家有功于社稷,怎能如此落魄?”

    “贞儿~”

    “是,娘娘。”女孩抱着小木盒上前,“李大人。”

    李青没去接,他哪里还看不明白,这娘们儿就是在拉拢他,贿赂他,腐蚀他。

    “食君之禄为君分忧,臣行所行之事,何敢邀赏?”李青以前虽然经常拿钱不办事,但毕竟今时不同往日,况且,这娘们儿又是太后。

    一个处理不好,就会被人扣上勾结后宫的帽子。

    小皇帝又多疑,他不想多事。

    “李卿家莫要推辞,这是你应得的。”孙氏笑着说。

    李青客气道:“朝廷发着俸禄呢,臣衣食无忧,不需要这些。”

    见她还要坚持,李青干脆道:“即便朝廷恩赏,也应由皇上赏赐才是。”

    “说得好。”一道苍老的声音响起。

    接着,太皇太后张氏在宫女的搀扶下,走进大殿。喜欢长生:我在大明混吃等死的那些年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