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小说网]
https://www.kuaixs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摇摆不定,凶险。
为人处世,若是首鼠两端、犹豫不决,态度摇摆不定,左右为难,肯定是很危险的。
另一位中兴名将契丹人李光弼(708年-764年8月)就是现成的例子。
与郭子仪历四朝不倒全功保身不同,李光弼差点晚节不保。
究其原因,主要还是性格决定命运。
郭子仪为人宽和大度,而李光弼则更加严厉苛刻。因为性格不合,两位中兴名将最初的关系并不怎么好。
两人曾同在朔方军中担任牙门都将,因相互看不惯,两人平时连话都不肯多谈。后来,郭子仪受命接掌朔方节度使,率兵东征平叛。李光弼以为郭子仪会公报私仇,借机打击报复,犹豫再三后找到郭子仪说:“我情愿一死,只求你赦免我的妻子儿女。”
郭子仪则搂着李光弼的肩膀道:“当今国乱主迁,哪里是心怀私怨的时候呀?”随后举荐其担任河东节度副使,参与平叛。
两人冰释前嫌,携手平定安史之乱,并各自立下不世奇功,时人并称“李郭”。
平定安史之乱,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是李光弼。他治军严整,足智多谋,被誉为“自艰难已来,唯光弼行军治戎,沉毅有筹略,将帅中第一。”
这个评价,比郭子仪还要高。
但正因其功高盖世,遭到了宦官鱼朝恩、程元振等人的嫉妒和陷害。
与郭子仪唾面自干不同,李光弼和仆固怀恩一样,也是心中暗生怨怼,久而久之渐生异志。
公元763年,在吐蕃攻占长安唐代宗出逃陕州一役中,除郭子仪以外,李光弼也被急召勤王。
郭子仪应召而来,最终以几百人吓退吐蕃,立下奇功。而李光弼则以各种理由迁延未至。
吐蕃被击退后,唐代宗为笼络李光弼,拟任命他为东都留守。李光弼却称诏书未至,公然率军返回徐州,试图拥兵自重。
他以治军严整着称,一向令行禁止,诸将畏服。但因这两次谜之操作,诸部将渐生怠慢之心。李光弼悲哀地发现,人心散了,队伍不那么好带了。
而且,唐代宗迅速做出反应,一边遣使抚慰李光弼,一边命人将李母接到长安居住,并厚待其弟李光进。
谁都知道,所谓厚待只是幌子,说得好听而已。实际上,唐代宗已有两个关键人质在手,就看李光弼怎么办。
究竟是反还是不反呢?
部将不再同心,而命门又被拿捏,李光弼彷徨无计,很快忧郁成疾,于是向朝廷上表自述遗志。
不久,李光弼在徐州病逝。
唐代宗给足了他排面,为其罢朝三日,并追赠太保,谥号武穆。其灵柩送归长安后,唐代宗又派人前往吊恤,并命百官送葬。
据说李光弼临终前,属下问他死后该如何安排。李光弼叹息道:“我长在军旅,不能回家奉养母亲,是不孝子,还有什么好说的呢?”
平心而论,在对待李光弼的问题上,唐代宗做得足够理智且仁义。在治政方面,他比其父唐肃宗也更有作为。
他接手的唐朝,内忧外患不断,国内经济凋敝,农桑失业,财赋锐减,边境则屡屡有吐蕃等异族犯边,军费开支巨大,财政捉襟见肘。在这种局面下,他重用理财专家刘晏,兴利除弊,使民不加赋而国富饶,同时也做到了安功臣而诛奸邪。
他不仅厚待郭子仪,抚慰李光弼,就是对两度引外敌入侵、酿造边境大患的仆固怀恩,他也表现出了足够的帝王气度。仆固怀恩死后,他厚待其母,使她得以颐养天年,又册封其幼女为崇徽公主,嫁于回纥牟羽可汗。
唐代宗并非没有意识到宦官专权的弊病,先后定计以雷霆手段诛杀了李辅国、程元振和鱼朝恩,去三大奸如杀犬羊。
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认为唐代宗擅用帝王权术,每每“将欲取之,必先与之。”
何谓帝王术?
所谓帝王术,简而言之是古代帝王的治国之道与术,主要包含三个层面:一曰民治,使民富而民服;二曰吏治,使官吏忠诚而勤政;三是己治,通过修养德行,平衡各方势力,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。
如何解决这三个层面的问题?
一般认为,集法家之大成的《韩非子》以法、术、势解决了这三个问题:以法治民,以术驭吏,以势固权。
其核心关键词,是势。
这一点,大家心照不宣。因为对于帝王来说,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才是最重要的最值得关心的事。于是,平衡一词,经常被认为是帝王术的终极奥义。
巧妙的利用皇权培育多方政治势力,令其相互制衡,相互掣肘,从而达成自己超然的权力和地位。
这意味着,皇帝要在各方势力之间摇摆,以维持权力天平的微妙平衡。这是一种高级而精巧的“振恒”,比在黄河壶口瀑布之上走钢丝还要危险。
唐代宗利用宦官的嫉妒来抑制实权将军的势力增长,又利用宦官间的相互猜忌将权宦各个击破,最后利用文官集团的力量诛杀了最后一位权宦鱼朝恩,随后又逮捕并赐死独揽朝政、贪财纳贿的文臣集团领袖、宰相元载,任命素有清名的杨绾(718年-777年8月)为相。
这番举措,堪称长袖善舞,人心所归,确实起到移风易俗的良好作用。只可惜杨绾上任不久,便重病去世。
唐代宗的改革遭遇重大打击。在其任上,唐朝经过安史之乱后局势趋于平稳,但从其爷爷唐玄宗时代留下来的两大顽疾未得到有效根除,因此导致国力衰弱,致使吐蕃成为隔断中原与西域的天堑。这是唐代宗最大的失败。
因为唐朝抽调大量西北军队平定安史之乱,使得吐蕃趁西部防务空虚,一举占领陇右、河西的大部分地区,又吞并姚州(今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姚安县)所辖三十二夷州,使唐朝失去了对西川西部高地的控制权。
从此开始,西域新疆脱离了中国的控制,直到清朝末年才重回祖国怀抱。而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,从此失去了驼铃声声、商队不断的盛况。
吐蕃,从此成为唐朝的最重要边患,唐代宗不得不设重镇节度使在此驻守。同时,为安抚重新归唐的安史旧将田承嗣、李宝臣、李怀仙、薛嵩等人,唐代宗委任四人为节度使,驻军河北,不奉朝命,不输赋税。
这一决策,开了唐代藩镇割据,各自为政的先河。
而唐代宗虽然亲手诛杀了几个权宦,却未能从制度上杜绝宦官掌握禁军指挥权的可能。
从此唐朝内有宦官专权,外有藩镇割据,一个强大的帝国再也不复往日盛况,实际已沦落到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无异。喜欢跟着姓名学国学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
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