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快小说网 > 大宋小农民 > 第235章 学子和农夫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小说网] https://www.kuaixs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“知易行难,向来如此。”

    蒋海舟第一次来东夷学堂,就感受到了这里的气氛和别处不一样。

    学堂里的桌椅都很高,这样学生们坐起来会更舒服。

    黑色的木板挂在墙上,上面写着:格物致知,知行合一。

    讲台的桌子上,还放一盒白灰小棍。

    蒋方舟认识此物,这是灰笔。他在木板上做图时,也曾用过。

    学生见蒋方舟进入课堂,便赶忙站起来行礼,“先生好!”

    蒋海舟觉得这个先生称呼有些奇怪。

    但他知道有句古话叫做“闻道有先后,术业有专攻”。

    想来这“先生”二字,便是出于此处。

    第一次面对如此多的学生,蒋海舟还有点紧张。

    “我先来给你们自我介绍一下。我是蒋海舟,是咱们东夷船厂的厂长。”

    他停顿了一下,见学子们都在认真听他讲话,便继续说道:

    “知府大人让我来给你们讲讲船舶的知识,顺便和你们交流一下对于海洋,动力的看法。

    我希望你们能从我这里学到知识。我也希望能从你们那里得到启发。”

    蒋海舟诚意满满。他对海洋和对船舶是真的热爱。

    他没有先讲船舶,反而先讲大海。尤其是这次去到泉州的经历。

    蒋海舟把自己的所见,所闻都讲给学子们听。

    而在课堂之上,不时有学子们大胆的提问,甚至于对他的话,提出质疑。

    但蒋海舟都一一作答,或者反驳。

    这样聊家常式的教学体验,给了蒋海舟别样的感受。

    他还许下,等过些日子,带学子们去船厂参观学习的承诺。

    而学子们告诉他的蒸汽动力的话,更加详细与精准。

    他把这些理论记在手稿上,带回去慢慢学习。

    这些理论和新制图器上的图画相互印证,蒋海舟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扇新的大门。

    “这个东西如果真的做出来,肯定会石破天惊。”

    蒋海舟回去之后,就开始研究动力与船舶的关系。

    如此两年,还真让他有了重大突破。但这都是后话。

    潘小安整兵砺马。他知道童贯这次出征一定会失败。

    失败之后,他还会进行第二次。一直到走马换帅,换成高太尉,这件事才算尘埃落定。

    潘小安并不打算去干预这件事。他现在要做的就是不停的推广和种植他的农作物。

    凤凰郡毛河大院的山岭地上,一片片的地瓜秧苗已经到了采摘的时节。

    潘小安让潘忠拨付了一千人,用做地瓜秧苗的采摘和转运。

    潘小安在莒县的余家寨已经开垦出十里沙地。

    只等潘忠把秧苗运来,便开始栽种。

    而他们在地瓜秧苗来到之前,已经把花生种在了东潘郡的三庄镇。

    看着这两千余亩的花生地,潘小安内心别提有多高兴。

    只要等到秋天收获,这些花生便可以向大宋的其他府县推广了。

    潘小安带着张月如,还有二十余名想要从事农业生产研究的年轻人。

    潘小安把自己十几年的种地经验都告诉了他们。

    像深耕晒土,像火烧肥地,像培土熟肥,像垄耕精作,合理密植等等。

    张月如看着潘小安站在地里口若悬河的跟给年轻人讲解农业知识。

    她就感觉特别高兴。

    这样的潘小安,才是她喜欢的潘小安。

    满身泥土气,不油腻,不市侩。

    比坐在高堂上的忧心忡忡,比穿上袍服故作谄媚,更让她喜欢。

    “若是此生,和他这样做一对农家夫妻该有多好啊!”

    但潘小安告诉过她,“月如啊,这样不行啊。

    我这样做,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,可以像我们一样做一对快乐的农夫。”

    张月如慢慢理解了潘小安的意思:

    “耕者有其田,乐活逍遥。”

    这些围在潘小安身边的年轻人,都在认真的听讲。

    而那些站在远处,不自禁慢慢靠近的农夫,也不时点头或摇头。

    他们觉得这个年轻大人是懂种地的。但很多做法又和他们认知的不一样。

    “也许大人说的是对的吧。

    至少他带过来的这些铁犁,这些铁锹,这些锄头,这些撅头是真的好用。”

    农夫们现在已经不怕这个年轻知府了。

    他们发现这少年人干起活来一点也不偷懒。既不在意脚上的泥,更不在意身上的土。

    知府大人一样挑水灌溉,两个扁担压的那么弯,他的木桶里肯定装满了水。

    这些农夫挑惯了水,一眼就能看出真假。

    知府大人拿着铁锹撒粪时,撒的又远又均匀。

    虽然他用布蒙着嘴,看起来很搞笑。但这粪的味道,又不是香的,谁不想捏着鼻子呢?

    最让他们感到不可思议的是,知府大人竟然和他们一个锅里盛菜。

    他和他们一样排在队伍里。

    那个打饭的,长的很美的知府夫人,因为给他多打了两块肉,还被他凶哭了。

    “这点是知府大人不对。谁家的婆娘不疼自己的汉子?

    再说,这么香的肉,谁不想多吃两块?

    要是自己能娶到这样的美人…”

    “罪过,罪过。知府夫人菩萨一样的心善。除了知府大人,谁敢亵渎她分毫?”

    有了知府大人一起做农活,这些村民对这个作物没有一点排斥心理。

    知府大人答应他们,收获之后,官府要和他们五五分账。

    百姓得三分农作物,剩下的二分官府会用银子购买。

    “这个举措先不忙着做结论。这事是真是假要等到秋天收获之后,再做决定。”

    花生种完之后,潘小安在各村招募乡勇三十人。

    命令他们三班倒换,在花生地里巡逻。一是防止鸟雀猛兽,二是防止有人破坏偷窃。

    种完了这些花生,潘忠的地瓜秧苗才来到。

    潘小安又在农田里忙活起来。

    府衙的事情有新来的同知处理。潘小安乐的在田间地头逍遥。

    新来的同知,无根无基,勤劳肯干。潘小安可以放心的把事情交给他去做。

    眼前的十里薯乡才是他最看重的东西。

    等到秋日收获以后,就可以接茬种上冬小麦。

    潘小安看了天竺人的小麦,这些品种还是很不错的。

    他要再选个村落,实验种植一下。

    农业种植不比其他,盲目不得。

    一季没有收获,不单单是浪费土地,还有很多人会因此饿肚子。喜欢大宋小农民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