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快小说网 > 穿越1961:分家后,我盖房屯粮肉满仓! > 第234章 李东生寻找买家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小说网] https://www.kuaixs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选址的事情进行得异常顺利。

    庆溪村背靠大山,村西头有一大片荒地,地势平坦,靠近水源,阳光充足,正适合种植药材。

    赵小六拍着胸脯保证:“孙大夫,这块地是我们村最好的地了!保准你种啥啥活!”

    接下来就是盖房子了。

    六十年代的农村建房,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    没有钢筋水泥,全靠人力和木头、土坯、石头。

    赵小六找来村里的几个老把式,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起来。

    “地基得挖深点儿,不然一下雨房子就塌了。”老张头吧嗒着旱烟,指着地上一块石头,“这块石头好,就用它做基石!”

    “屋顶要用茅草还是瓦片?”老李头摸了摸下巴,“茅草便宜,但容易漏雨。瓦片贵,但结实。”

    赵小六挠了挠头:“孙大夫是城里人,肯定住不惯茅草屋。就用瓦片吧!贵点儿就贵点儿,咱不能让人家笑话咱们村穷!”

    于是,一场轰轰烈烈的建房行动开始了。男人们负责挖地基、搬石头、垒土坯,女人们负责和泥、运瓦片、做饭。整个村子都热闹了起来。

    赵小六忙前忙后地采购材料,一看到他骑着自行车从镇上回来,村里的大婶大妈们就围上来。

    “小六啊,你家这是要盖新房啦?这又是木头又是瓦片的,可得花不少钱吧?”

    赵小六嘿嘿一笑:“不是我家盖房,是济世堂的孙大夫要搬到我们村来,这房子是给她住的。”

    “孙大夫?哪个孙大夫?”

    “就是济世堂那个治病救人的孙大夫啊!她要在我们村种药材!”

    “种药材?那玩意儿能赚钱吗?”

    “当然能赚钱!孙大夫说了,她要用一种新方法种药材,产量比以前高好几倍!到时候我们村的人都跟着她种,都能赚钱!”

    众人一听,都兴奋起来。

    这年头,谁不想多赚点钱?

    “小六啊,你可得好好谢谢孙大夫,把这好事儿带到我们村来!”

    “那是当然!我早就跟孙大夫说好了,以后我们村的人都要帮着她种药材!”

    房子建好后,孙大夫带着简单的行李搬进了庆溪村。

    她也就二十出头的样子,穿着一身朴素的蓝布衣裳,扎着两条麻花辫,看起来就像个邻家小妹。

    村民们都来看热闹,对着孙大夫指指点点。

    “这就是孙大夫?看着年纪不大啊,能行吗?”

    “是啊,这城里来的姑娘,能吃得了咱们农村的苦吗?”

    “别小看人家,人家可是济世堂的大夫!医术高着呢!”

    赵小六忙着帮孙大夫整理药房,一边忙活一边跟村民们解释:“孙大夫可是厉害着呢!她有一种新的种药材的方法,叫‘条播,可厉害了!产量比以前高好几倍呢!”

    “条播?那是什么玩意儿?”

    “就是把种子一排排地种下去,这样……”

    赵小六还没说完,就见孙大夫走了出来,手里拿着一把种子。

    “乡亲们,大家好!我是济世堂的孙大夫,以后就要在红星村住下了。我打算在这里试验一种新的种植方法,叫做‘条播……”

    孙大夫详细地讲解了“条播”种植法的原理和好处,村民们听得一愣一愣的。

    “这……这也太神奇了吧?真能提高这么多产量?”

    “要是真的,那咱们村可就发达了!”

    孙大夫笑着说:“能不能发达,还得看大家的努力。我一个人也种不了那么多地,需要大家一起帮忙。”

    “没问题!孙大夫,我们都听你的!”

    “对!我们都帮你种药材!”

    村民们热情高涨,纷纷表示愿意跟着孙大夫一起干。

    等村民们散去,孙大夫才长舒一口气,揉了揉有些发酸的太阳穴。

    赵小六见状,连忙递上一杯凉茶:“孙大夫,您辛苦了!这大热天的,喝点凉茶解解暑。”

    孙大夫接过茶杯,笑着道谢:“谢谢小六哥。”

    “哎,应该的,应该的。”赵小六挠了挠头,憨厚地笑着。

    心里却美滋滋的,孙大夫叫他“小六哥”,让他觉得倍儿有面子。

    这“条播”法说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不容易。

    首先得把地犁得平平整整,再用绳子拉出笔直的沟壑,然后才能把种子均匀地撒进去。

    庆溪村的土地大多是山地,崎岖不平,犁地就成了个大难题。

    牛耕太慢,人力又不够,急得赵小六抓耳挠腮。

    “愁啥呢,小六?”李东生慢悠悠地走过来。

    “东生叔,这地……”赵小六把难题一说,李东生沉思片刻:“要不,咱们试试‘梯田?”

    “梯田?”赵小六一愣,随即眼睛一亮,“对啊!我怎么没想到!东生哥,你真是个天才!”

    于是,一场改造梯田的行动又轰轰烈烈地开始了。

    这梯田可不是随便挖几个坑就行的,得根据山势走向,精确测量,才能保证每一块田地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。

    这活儿精细,还得懂点几何知识,村里人大多没读过几年书,只能靠李东生这个“老秀才”指挥。

    李东生拿着卷尺,量来量去,嘴里念念有词。

    几天下来,李东生累得腰酸背痛,晚上躺在床上,感觉骨头都要散架了。

    金花心疼地给他揉着腰,嘴里念叨着:“你说你,咱们也有厂子了,你还瞎折腾啥?万一累坏了身子,可咋整?”

    李东生嘿嘿一笑:“这不是为了村里嘛!要是这药材真能种出来,咱们村的日子就好过多了。”

    金花叹了口气,没再说什么。

    李东生就是个闲不住的性子,只要是认准的事儿,就一定会坚持到底。

    除了梯田,防虫也是个大问题。

    六十年代可没有农药,只能用土办法。

    李春花不知从哪儿听来的偏方,说用野薄荷叶包着药草,能驱虫。

    这野薄荷漫山遍野都是,村里的女人小孩都加入了采摘的队伍。

    李春花一边教大家怎么包药草,一边跟她们唠嗑。

    “哎,你们说,这城里来的孙大夫,真能带着咱们发财吗?”

    “谁知道呢!反正试试呗,又不要咱们出钱。”喜欢穿越1961:分家后,我盖房屯粮肉满仓!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