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快小说网 > 大国军工:我为祖国献核弹 > 第470章 获奖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小说网] https://www.kuaixs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接下来,是激动人心的时刻,主持人开始宣读第一届获奖者名单:

    首先是公举东,这位来自金陵军区的士兵放弃了高薪的公务员职位,选择成为一名普通士兵,传承并发扬着部队的精神。

    然后是宋芳蓉,她为偏远山区的孩子们带来了希望与教育,既是教师也是照顾孩子们生活的保育员。

    接着是刘笑和李斌,他们各自以不同的方式贡献了自己的力量。

    秦文贵作为青唐油田的高级工程师,他的工作精神如同他所面对的岩石一样坚不可摧,展现了石油人的坚韧不拔。

    最后,当提到许宁的名字时,他是今晚最年轻的获奖者。

    尽管名字复杂,在许多场合总是最后一个被提及,但此刻他已经做好准备迎接这一荣耀。

    听到前面几位杰出人士的事迹,他深受触动,特别是秦文贵的故事让他意识到年轻并不意味着不能成就伟大。

    当女主持人的声音响起,介绍这位致力于航空事业的年轻人时,许宁感到一阵紧张。

    他轻轻拉扯领带,试图让自己平静下来。

    主持人的话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许:“他立志要革新飞机技术,让华夏自主制造的飞机翱翔天际。”

    让我们一起欢迎第六位获奖者,来自京城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许宁!

    官方公布的获奖理由集中在三个领域:新舟60项目、飞机防除冰系统的创新研发,以及控制理论的研究。

    这些成就不仅体现了他的学术贡献,还在国际上赢得了认可。

    这样的表彰既保持了对他未公开工作的尊重,又突显了他的卓越贡献。

    实际上,过去一年里,许宁的成就多得惊人,即使只挑选非机密的部分,也足以让他获得众多荣誉。

    尽管最近他专注于电子战吊舱和电战机的研发工作,但通过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传来的小道消息,我们依然能了解到相关项目的进展。

    更重要的是,由于华夏与欧洲的合作,波音与麦道的合并进程被拖延,这对两家公司都带来了挑战。

    随着幕布缓缓拉开,聚光灯下的许宁稳步走到台前。

    虽然奖项名为“青年”,根据国际标准40岁以下皆可称作青年,但当观众亲眼见到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时,仍感到一丝惊讶。

    其他获奖者虽也在青年之列,却因岁月痕迹显得更加成熟。

    尤其是22岁的许宁,以学生的身份站在领奖台上,更显得与众不同。

    颁奖典礼旨在鼓励年轻一代,而每个获奖者的背景故事都平凡而又伟大。

    然而“学生”这一身份使许宁显得格外突出——他在踏入社会之前就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。

    为了强化这种印象,当许宁走上舞台时,屏幕上出现了“少年强则国强”的标语,将他塑造成一个充满希望的青年典范。

    会场内掌声雷动,伴随着激昂的音乐,而许宁的心跳声也在胸腔中清晰可闻。

    心跳从最初的快速跳动逐渐变得平和。

    当许宁站在舞台中央时,他感到内心一片安宁。

    接下来是简短的获奖感言环节。

    许宁明白了为何这个部分被控制在大约二十分钟之内:

    每位获奖者的背景和表达能力不同,让每个人都有十几分钟的发言时间并不实际,即使有提词器的帮助。

    因此,到许宁发言时,时间还有富余。

    或许是临时安排,又或是为了给最年轻的获奖者一个特别的时刻,主持人在他完成感谢辞并准备离开讲台时,额外问了一个问题:

    “在宣布获奖名单时,我注意到观众对您的年轻印象深刻。

    特别是那些有孩子的家长们,他们一定很好奇您是如何成长起来的。能跟我们分享一下吗?”

    考虑到这是一个非直播的表彰大会,风格较为轻松随意,增加这样一个提问并不突兀。

    对于这个问题,并没有固定的答案,只要不偏离正轨即可。

    于是,许宁深呼吸了一下,拿起话筒重新开始讲述。

    “高中时,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飞行员,但因为牙齿的一个小问题,在复查中被淘汰了。最终,我通过高考来到了京航大学…”

    当晚有许多军工学院的学生代表出席,作为共青团授予青年荣誉的一部分,许宁的话无疑会引起他们的共鸣。

    “最初我对科研并没有特别的兴趣……”

    他讲述了自己大学以来的经历,略去了重生的部分。

    实际上,他是一个非常勤奋的学生,只是以前未遇到能够完全发挥潜力的机会。

    他的故事听上去就像是一位天才少年的崛起,但更重要的是,这番话在这个缺乏自信的年代里传递了一种信念。

    90年代末的华夏不仅缺少资金,更需要信心——一种系统性的、全面的信心。

    而许宁,带着对未来二十余年后的理解,自然比这个时代任何人都要坚定乐观。

    他突然转变话题,开始分享去年初那次事件对他产生的深远影响。

    “当时我和其他人一样满腔怒火,但很快意识到愤怒解决不了问题。”

    “我想做些实事,恰逢军工学院开设了一门飞行器研发课。”

    “这是我首次深入参与飞机研发,尽管作品略显稚嫩,却让我发现了自己在工程研发上的潜力。”

    他回忆起大作业中改造歼7的经历,这段故事在整个学院广为人知,可以大方分享。

    “感谢京航大学和导师杜亦熵院士,他们给我机会参与到新舟60项目。

    在那里,我挑战了一个被认为不可能的任务,并成功了。

    那一刻,我坚信华夏的航空工业不仅能追随世界脚步,还能开创独一无二的技术。”

    “不久后,我们的机翼防除冰技术获得欧洲联合航空局的认可,这证明了我们有能力超越常规。”

    许宁的演讲超时了,但观众们听得入神,主持人也接到指示让常继续。

    听众们完全沉浸在他的故事中,每一个字都扣人心弦。

    “最后,我想说,每个人的能力或许不同,但对待工作的态度和责任感是平等的。

    当一个人勇敢承担起自己的责任,尽心尽力做好每一件事,无论大小,他都是英雄!”喜欢大国军工:我为祖国献核弹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