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页   夜间
快小说网 > 大国军工:我为祖国献核弹 > 第475章 奖励

    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:[快小说网] https://www.kuaixs.org/最快更新!无广告!

    起初,她并未寄望于得到一个认真的回应,毕竟摄影师已经开始收拾器材,准备离开。

    任何有访谈经验的人都知道,这时主持人提出的问题更多是为了营造轻松氛围,而非寻求深刻见解。

    然而,许宁却以一句充满深意的话打破了这种预期。

    他仿佛铭记着某英剧中的教诲——永远假设麦克风是开着的。

    经过短暂的沉思后,他的回答让一向机敏的主持人也愣住了。

    那句话里蕴含着某种哲理,似乎另有隐情。

    尽管主持人还未能完全理解其含义,但她感觉到这句话像是在形容那些走过漫长岁月、仍保有一颗赤子之心的人们。

    这无疑触动了许多人的心弦,为即将发布的报道提供了一个引人入胜的小标题,并证明了电视台选择许宁作为宣传焦点的决策是多么明智。

    恢复神智后,倪平微笑着回应:“您说得真好,即便时光不可逆,我们的心态却能重回青春。”

    她表达了对这次采访的感激之情,两人握手告别,结束了这段交流。

    唐正林原本想邀请他们共进晚餐,既为了加强与媒体的关系,也因为主持人的热度和影响力。

    但对方礼貌地拒绝了,理由是节目制作的时间紧迫,需要立刻回去处理素材。

    看着制作团队离去,唐正林轻叹一声,略显失落。

    “小许啊,要是你刚才开口挽留,我想她们可能会答应的。”

    “可能不至于吧?”许宁不太确定地回应道。

    许宁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,因为主持人他们拒绝了晚餐的邀请。

    现在都快七点了,如果真去吃饭,估计要折腾到深夜。他原本打算回家后给家人打个电话,然后好好休息一下。

    唐正林突然转身对他说:“刚才差点忘了告诉你一件事。”

    “五四奖章的获得者有200元奖金,军工学院已经收到了。”唐正林补充道。

    这在1997年虽然不是一笔巨款,但荣誉的价值远超金钱,更何况后续的好处远不止这点钱。许宁没想到这些奖励来得这么快。

    还没等许宁反应过来,唐正林又接着说:“当然,这是共青团发的。军工学院和学院为了表彰你这一年的贡献,特别为你设立了奖学金。

    另外,京城政府也通过我们向你表示祝贺,并给予了一定的奖励。”

    许宁的心情像坐过山车一样起伏不定,但他还是努力保持镇定,没让自己的惊讶表现出来。

    “具体来说,军工学院给了5万,京城方面给了1万,加上之前的200元,总共是元。

    我们会尽快处理相关手续,你需要提供一个银行账户,以便我们可以把奖金打给你。”

    “院长。”

    许宁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平静:“要不要我去把主持人老师他们叫回来?”

    唐正林好笑的看着许宁摇了摇头。

    既然饭局取消了,唐正林也不再挽留许宁,他知道对方可能还有很多人要联系,而他自己也有许多工作要安排。

    作为院长,面对学院里出现的杰出人才,他自然不能轻易放过这个宣传的机会。

    低调对于个人或许是美德,但对于单位而言,却是不应该有的态度。

    许宁独自离开了飞机楼,刚一出门,就遇上了好几群往相反方向走的学生,其中几张面孔是他曾经熟悉的。

    此时正值晚饭后的时间,但军工学院里的人流量似乎比平时多了不少。

    “小许!”一声招呼从旁边传来。他转头一看,原来是寝室的几个老友——除了赵志德和黄宏章外的五个人。

    尽管已经有一年没联系,室友间的那份情谊还是让他停下了脚步,与大家打了招呼。

    室友们打趣说他比老吴还忙,甚至少见人影。

    他们知道许宁直博后搬到了单人宿舍,却不知道他已经住进了教职工公寓,也不了解他现在的工作内容。

    “?悖??哦旁菏孔鱿钅柯铮?皇窃诔霾罹褪窃谧急赋霾畹穆飞稀!

    许宁半开玩笑地解释道,引来一阵笑声。

    接下来是一番轻松的聊天。

    许宁没有透露太多自己的近况,而室友们则分享了不少班级里的动态:

    黄宏章因为挂科正在重修研究,同时还要应付毕业研发和考研失利的压力;

    刘远博手下留情,让刘然等人免于同样的厄运;

    老魏已经在实验室帮忙师兄们做事;辅导员柳晨晨则因语言优势,经常随导师外出工作;

    唐紫薇拿到了伯明翰大学的博士offer,加入了罗尔斯罗伊斯赞助的实验室,虽然参与的核心工作有限,但这段经历对于未来回国发展非常有帮助。

    有人猜测唐紫薇可能不会回国,但这只是个玩笑般的推测,毕竟谁也不知道她未来的决定。

    每件事情都有它一定的道理。

    自费出国的学子,选择留在国外发展,他人也难以置辞。如今,不少公费留学生毕业后同样滞留海外。

    国家送学生出去深造时,心里清楚能有十分之一的人才回国已是幸运,但这并不能成为批评某些人不归国的理由。

    说到宿舍里的几位老友,虽然他们没有继续升学,但都找到了尚可的工作。比如刘然,他服从分配去了家乡的一家电厂工作。

    至于为何学飞机研发的他会到电厂上班——这背后有着时代的独特印记。

    本科毕业生的工作安排大致遵循专业对口原则,不会让数学专业的去做文字编辑,具体岗位则要看运气和人脉了。

    刘然觉得这份工作还不错,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一般,离家近可以减少生活成本。

    而梁浩这位宿舍的老大哥,则投身于一家刚刚转型做风电的企业。其他室友也大多进入了私企或外企。

    本科生很难进入核心岗位,普通员工间收入差距明显,尤其是在1997年5月,下岗潮的寒意已悄然来临。

    聊天中,许宁提出了心中的疑问:“我注意到今天很多人朝那边走,是要去……”

    “你不知道?”

    梁浩显得有些意外:“今早通知说晚上有个毕业生教育大会,要求所有应届毕业生必须参加,连校外实习的老吴也被叫回来了。”喜欢大国军工:我为祖国献核弹请大家收藏:
章节错误,点此报送(免注册),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。